致克文先生的一封信(吴总副会长的丑恶嘴脸真可怕)
(转)克文先生,
你好,喜悉阁下豪捐人民币1万大元给bolivar灾民,真是雪中送碳,功德无量了,让我代表灾区侨胞祝愿阁下合家辛福,身体健康,新年行好运,事业更辉煌。
上次阁下为揖凶叫在下代为转账乐捐的人民币二万大元,使得破案神速,凶犯己擒,我已与有关方面连系。完事之后,另行汇报。
至于今次阁下又叫在下代为转捐的一万大元,我希望还是另请他人代劳为好,因为这次我与他人的网络是非论战中,可能是您在网中为我打了几次气,并且在两次的义捐中都是找我代劳,就认为您是与我一伙的,有人已对您不满了,从转发给我的您与吴金光对话的内容(截图如下)己赤裸裸地暴露了金光的内心世界,相信你也收到了从委京商会群那里转发给你的攻击文章,所以为了避嫌,以后我个人发表的东西您还是少赞为妙。我已习惯了千山独行,也练就了金光不怀之身。
O志(新逵) 从上面截图,让我们来看看那个自称热爱公益事业,无私奉献侨社,关心委国同胞生活的纽约恩平总会,吴金光总副会长的丑恶嘴脸吧!截图内容是昊总副会长得悉克文先生捐款后的对话记录,金光原话:与其这样说,不如帮助在美乡亲,让他们得到援手,帮助他们找工租房,短短几句话,就暴露了金光的内心世界,他的意思是你捐这么多钱给委国难侨,不如捐给我们美国侨民,帮他们找工租房好了,幸好克文先生回答得非常漂亮,我的钱是在委国攒的血汗钱,我要回报给委国的同胞,等我在美国攒了钱再说吧,由此可见克文先生的感恩之心,他虽然已离去开委国十多年,并已在美国搞好居留,仍不忘委国的土地,委国的侨情,仍不忘灾区同胞的水深火热,这叫做血浓于水,心心相连,金光是什么东西?刚过美国,连委国的石油气未除,居留也没有,见到警察还夹着尾巴,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,是委中商报记者,真替委中商报丢脸,替中国人丢脸。连人家捐给灾区侨民的钱还想染指,太没良心了,大家都知道,今日委国的处境怎么样,美国的处境怎么样,况且现在委国侨民有灾难,美国侨民有灾难吗?如你金光有灾难,我们委国同胞一定会支援,你口口声声说关心委国同胞,实质上你是一个口是心非,见利忘义的投机小爬虫,如张飞骂吕布一样的三姓家奴,他首先服务委京中华会馆,后来见总会格局大,就投靠委中商报,再后来的投靠纽约恩平总会,冇错,我不反对人往高处,但人怎能见利忘义呢,见了新主仇旧人呢,好了,不想再骂了,已骂得狗血淋头了,今天是16年的最后一天,希明年反省自己,重新做人吧l 网络是个好东西,我们以此为平台,学习和交流,分享,天下信息互通都是几十秒之内的事,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能让自己的眼界开阔,见多识广。网络也是个坏东西,很多人利用互联网的便利为非作歹,是为垃圾人,遭人鄙视令人唾弃。
文字是纯粹的中华民族精髓,凝聚我们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,我们应该好好爱惜和学习。偏偏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垃圾人,写的文字错漏百出还自以为是,一直甘心作傀儡,被人利用为“文笔”专门在侨社煽风点火,为把他的主子捧上天,生搬硬造也要打低不同意见的人,极尽“造谣造火水”之能事,此种奴性实在悲哀至极。却见他在网络里乐此不疲,在商界混了好多年应该可以好好享福了,却还是浑浑噩噩,在侨社也混了不少日子,却没有任何建树,也许正因为自己无法成大事吧,所以自甘堕落为狗腿子,像只疯狗一样到处乱吠,在各大侨社群造谣生事,对身处水深火热当中的同胞们都不放过,诽谤谩骂、恶意中伤帮助同胞度过难关的侨领,为谁谁谁照顾几个同胞而划分等级,为谁谁谁办事速度快慢而论功。本人唯一想不明白的是:那么多时间和心思为什么不加入救助团队呢?既然认为别人做的不好为什么自己不先去做好呢?既然自己做不好为什么要对别人如此苛刻,甚至吹毛求疵呢?此人究竟居心何在?
我只想说:人之初性本善,请你放下屠刀吧!文字不是一把刀,更不是一把火,不要用你写不好的文字为矛,还用来攻击自己造成的盾,还给汉字本真吧! 金光啊!金光你这样做就太叼了,委国侨胞有难也不帮,你个**跟中国地震怯把钱捐到日本去有什么区别,就你这智商还晒什么驻美记者? 支持楼上的。。。真的不知道他是怎样擦那个职位返来的。。。还在这里晒职位。。。
真系丢尽
《委中商报》驻美
纽约恩平总会馆
美国广东侨胞联合总会
的脸哇。。。那边没能人了吗?? {:1_111:}{:1_111:}{:1_111:} 本帖最后由 正啊喂 于 2017-1-2 16:35 编辑
全委华人以你做榜样? 自己非法移民在美国赚美分, 这样还自称堂堂正正中国人?
得把口,身体却诚实。这么爱国又不回去恩平生活?去美国做没身份的中国人打炮咩, 神经病他简直是委中商报的噩梦 笑看风云 发表于 2017-1-2 15:53
支持楼上的。。。真的不知道他是怎样擦那个职位返来的。。。还在这里晒职位。。。
真系丢尽
《委中商报》驻 ...
又名你喊啦 5敢讲 {:1_94:}{:1_94:}{:1_94:}{:1_94:}{:1_94:} 支持0志
页:
[1]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