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边唱一边玩 粤地乡俗儿歌 (转帖)

已有 275 次阅读2014-6-2 23:01 |个人分类:粤语推广

一边唱一边玩 粤地乡俗儿歌 (转帖)


一边唱一边玩
——忆起粤地乡俗儿歌

  编辑先生,承蒙贵报刊登了拙作《忆粤地的谜语儿歌》,你们还希望大家对各种粤地文化民俗踊跃来稿,为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尽一分力。读到这些话,不禁使我又忆起儿时长辈教的乡俗儿歌,真是有点苏东坡的“老夫聊发少年狂”的感慨,且又当一回老顽童,抛砖引玉以挖掘出更多更精彩的乡俗文化。

  这些儿歌很多都是可以一边做游戏一边唱的,体现那时的人们教育孩子不会满足于死背,而是千方百计增添乐趣。所以,几十年过去,脑子里还记得一清二楚。

  1、《哥呀哥》

  哥呀哥,摸苦螺,

  鸭乸耙田鸡唱歌,

  老鼠吹笛狗喃摩,

  喃到先生门口过,

  请齐白鸽饮烧歌,

  饮呀饮,食呀食,

  食着个冇牙婆,

  猪拉柴,狗烧火,

  老鼠娶老婆。

  注:这首儿歌,将动物拟人化了,令人听起,真是忍俊不禁,童真烂漫,拼凑好一幅动物乐园图,呵呵。

  2、《犁洗婆》

  哥呀哥,冇打我,

  同你莳返三条禾,(莳禾是插秧的意思)

  莳到晏昼过,(晏昼是指中午)

  睇见个犁洗婆,(犁洗是脏的意思)

  佢担晏过,

  问佢罗啖饭食,佢唔俾,

  问佢罗啖茶饮,佢唔俾,

  一拳头打烂佢个沙煲嘴。

  注:小小年纪就要莳禾,大人一般是莳十棵苗,而他只能莳三棵苗,可见年纪太小了,而且莳到晏昼过,又饥又渴,看见犁洗婆,平时是嫌她脏的,但饥不择食,去问人家要饭、要茶。但人家一定是担饭给田里耕作的人吃的,哪有多余的给他,而这个小顽童竟发起顽皮,一拳打烂了人家的沙煲嘴,唉……

  3、《点脚乒板》

  点脚乒板菠萝斗,

  问你捉猪定捉牛,

  捉到黄牛三担重,

  头几头,

  冬瓜捞芋头,

  芋头捞韭菜,

  各人夹拄走行开。

  注:这首歌唱时,几人伸出脚板交替排开,由一人用食指一边来回反复点脚趾一边唱。唱到“行开”时,点到的那一个脚板要移开,直到只剩下一个脚板,这个主人就算赢了。

  4、《打大肶》

  打大肶,唱山歌,

  人人话我冇老婆,

  走去佛山揾返个,

  有钱娶个娇娇女,

  冇钱娶个豆皮婆,

  豆皮乸柠都唔怕,

  最怕云精有达乸,(“云精”是太阳穴;“达”即一块,“乸”是伤疤)

  乸片乸锅盖,

  稔乸炒咸菜,

  食饭食得多,

  屙屎屙一箩,

  屙尿落大海,

  屙屁打铜锣。

  注:这首儿歌有点俗,但影响大,五十年代几乎人人会唱。

  5、《莳芝麻》

  新锣鼓,旧犁耙,

  耙靓地,莳芝麻,

  割着两旧肥肉咬,

  仔娘仔乸食到饱,

  返扯归,饿死大哥嫂。

  注:饿怕了,这里是调侃的说法。

  6、《虫虫飞》

  点虫虫,虫虫飞,

  飞去河南荔枝基,

  颈渴饮淡河南水,

  肚饿食啖河南泥,

  长长毛翼飞返归。

  注:唱时两只食指尖一碰一碰的。

  7、《点脚排排》

  点脚排排,

  阿公上树■柴,

  ■到年尾买对新鞋,

  新鞋唔岩着,

  俾过阿孻姑缠细脚,

  一缸醋,二缸醋,

  红布包白布,

  白布包猪膏,

  猪胶包阿苏,

  阿苏担把洋伞仔走佬。

  8、《齐齐齐》

  齐齐齐,挖黄泥,

  挖到黄泥整公仔,

  整到公仔似阿齐。

  注:所捏的泥公仔像自己是贬是褒,读者各有各思吧。

  9、《打板仔》

  打板仔,买鱼鱼,

  鱼鱼榄,买乌榄,

  乌榄甜,买个添,

  甜甩牙,问阿妈,

  ■啖茶,茶又冻,

  揭水瓮,水瓮空,

  买斤姜,斤姜辣,

  买蒲达,蒲达苦,

  买猪肚,猪肚韧,

  掉掉痕,痕落田,

  捡张镰,镰口利,

  割猫鼻,猫鼻赤,(赤,即痛的意思)

  画上壁,壁冇丫,

  跌死只老猫乸。

  注:这首儿歌结构有点像“月光光照地塘”,锻炼孩子口齿清楚,也教他们一些生活知识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立即注册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委内瑞拉|
返回顶部